广州美术学院校友风采系列专题——曾海生

来源:上海健康网 发表时间:2019-10-15 15:11:09

曾海生

1959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籍贯广东海丰。

中国当代雕塑家、书法家、艺术策展人。

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曾在广州华南建设学院(现合并入广州大学)任教,现为汕尾市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职业书画家协会荣誉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校友会粤东分会副会长。

 

其雕塑、书法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艺术展览,2008年创作汕尾市东涌民俗馆民俗雕塑系列作品,同年担任广东首届雕塑大展组委会委员,雕塑作品有《太阳沉落又升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渔女》等参加2015年法国巴黎“惊东击西艺术展”,1987年参加策划南方艺术家沙龙《当代实验艺术展》,1991年参加策划《中国当代书法展》,2008年参加策划《广东首届雕塑大展》,2018年参加策划《足迹——广州美术学院粤东校友作品展》等。

曾海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在广州美术学院各位艺术前辈的指导下学习成长,他是雕塑作品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已受到海内外媒体与艺术界的关注。

曾海生作品

曾海生作品

海生作品

海生作品

曾海生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曾海生的雕塑作品常常是以书法狂草的书写状态来塑造各种形体及人体造型。

海生作品

海生作品

海生作品

海生作品

海生作品

海生的雕塑作品,受到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严格的雕塑专业训练,近十多年来,他走向乡村,回归本土,创作一批接地气的民俗雕塑,让世人感到雕塑艺术的亲切感和生命力

海生作品

曾海生作品

海生作品

曾海生作品

在中国的美术史中,中国雕塑从古代走来,都是民间和民俗的雕塑,包括中国的佛教造像,都从民间民俗雕塑吸收营养,曾海生的雕塑作品,融入了东西方雕塑艺术的技法的雕塑语言,在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和探索中,形成自已的艺术风格他的雕塑作品生动传神,形体表现内涵丰富,让观众驻足沉思,流连忘返!

 

 

曾海生的书法艺术

 

常言道: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具备,筋者锋之所为,骨者豪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者笔之所为,水为墨之髓。曾海生的书法敦厚朴实,没有什么花架子,这点与其人有相似之处。古人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其实不管绘画也好,雕塑也好,书法亦然,艺术都是相通的,对书法作品的品读,不了解其人是很难深入了解其意境。曾海生的书法,给人予视觉冲击力,又不乏平实、内秀的充实感。这点和他深厚的修养和为人的风格有内在的联系。

海生作品

 

海生作品

 

海生作品

 

当下书坛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心态的浮躁、艺术的浮华、形式的浮夸、评论的浮浅、创作精神的平庸等等。在当下社会多元格局却又如此“同质化”、“单一性”的功利主义消费市场的弥漫中,文化的贫困,审美深度的缺失,传统文化命脉似连又断的危险时刻在逼近我们。不求是非,不知美丑,所谓“以新为美”,“以丑为美”,卑俗替代了“正大”,畸形扭曲了崇高,将低俗的数量看成质量,将无序的热度替代繁荣的高度,让娱乐至上升腾为文艺功能的主体,让感官刺激渐进为精神享受……鄙视创作规律,只以自我为中心,放弃丝毫的社会担当!炒作,包装,时尚的鼓噪,精神的平庸已反映出信仰生活的失落,情感生活的缩减,艺术生活得粗鄙……书法进入大众文艺的另一面出现了摆脱传统文化的精神高原需要审美静观与理性释义的重负,甚至回归到了游戏状态。君不见这种惊人的热闹已逐步走向惊人的庸俗,势必走向惊人的荒凉!

 

海生作品

曾海生广泛深入地吸收前人的成果,大胆创作,形成了自己敦厚古雅、洒脱自然的书法风格,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的: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这是一件谈何容易的事情,我们期待曾海生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得更远。

 

本期编辑:飞飞



新闻 财经 科技 娱乐 生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中国都市网 (www.cnndsw.com) 版权所有
编辑QQ:311987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