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酸碱性环境与疫病发生及防治关系的中医研判及解读

来源:上海健康网 发表时间:2021-10-14 16:25:02

吕益忠(吕坤研究会会长)吕新亮(宁陵县疾控中心艾防办)

摘要:自古以来,中医对疫病经过不断地研判与防治得出的经验认为:人的酸性血液是各种病毒生存与疫病传染的内在环境。具体分析与阐述如下。

关键词:人体血液;酸碱性环境;疫病发生防治;关系;中医研判

引言

正常人的血液,由于人体在进行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一些酸性及碱性物质,这样就会使人的血液PH恒定在7.35~7.45之间,这一恒定的范围过程称为酸碱平衡,这种平衡之后的血液酸碱性质呈现为弱碱性。人的弱碱性血液,是人体抵御各种疾病的天然屏障,是保障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以上这些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生物化学》酸碱平衡篇中均有表述。

原本人的血液是弱碱性,但实际生活当中的人,其血液还有的是酸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还得从人体素质说起。人的生活环境除了气候原因影响之外,个人的生活习性对其影响非常重要。如有的人常在湿热环境中工作,还有的爱酗酒、喜欢冷饮等生活习惯,都会促使他们的身体由正常人体质,慢慢的转变成湿热型体质,转变后的体质都会因体内阳被湿遏而变得内热外寒,同时体内积温也会变得比正常人的偏高。正所谓“亦犹饭浆,热则易酸“那样,人的有机血液,也同样会因体内积温偏高,其PH值由弱碱性转化成酸性。事实证明这种变酸后的血液,正是适合病毒生存与传染致病的环境条件。因此具有湿热体质的人们,又被称为亚健康体质的人群。

1.人的酸性血液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生物化学》的理论,正常人的弱碱性血液,在其生活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会造成对人体酸碱动态平衡失调,会让血液PH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或过少,或肺或肾功能不全。人的血液出现酸碱动态失衡,若体能通过自行调节,使其恢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称为代偿性酸中毒,或代偿性碱中毒。这种暂时性的中毒,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太大的影响。若人体酸碱平衡出现严重失调,而体能又表现出无能为力时,其血液PH值就会超出正常的范围界限。这种失调又被称为失代偿性酸中毒,其PH<7.35,或被称为失代偿性碱中毒,其PH>7.45。

实践证明,人体血液出现失代偿性碱中毒时,血液中会出现钠离子过剩,这会对人的肾功能带来一定的伤害。若人体血液出现失代偿性酸中毒时,将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这种危害会使人的免疫功能缺陷,会让人体免疫力失去对疫病的抵抗力。这时这种类型的人体就会变为各种疫病都能入侵的大杂院,成为病毒尤其是新冠肺炎病毒,或是艾滋病病毒生存与传染致病的理想王国,病毒会以此为传染媒介疯狂肆虐人类。如世间爆发这类疫情,这对人类的生病财产安全将会带来巨大灾难。

2.疫病暴发与霉菌长毛环境的同一性

进入盛夏三伏天,每逢洪涝灾害过后往往会暴发疫情,与此同时还会发现人们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活垃圾,也会出现发霉现象。这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要想纠起事发根源,还得从这个季节的气候特征寻求答案。

这个季节又叫霉雨季节,其灾后气候特征一是天气炎热,二是空气中湿度大。在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下,会让人明显的感受到气温升高和天气闷热,产生人体返潮及让人胸闷的感觉。犹如清代温病学家薛雪在《湿热论》中描述的那样:“夫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热愈炽,湿得热而湿愈横”。这就形成了“湿热合邪”的闷热天气,是闷热环境才造成了疫情的暴发。

纵观古今往来疫病史,没有发现一次在天气干旱气温高的气候条件下暴发疫情。却发现疫情暴发是在离不开气温高空气湿度大产生闷热的气候原因。在疫情面前,我们用肉眼虽看不见病毒如何肆虐人类,却能看得见霉菌只有在酸性环境里才会有长毛发霉的现象发生。病毒致疫与霉菌长毛能在闷热天气同一气候环境中出现的原因,皆因湿热之气与空气中的CO2化合生成的酸性环境引发的病状,所以这种酸性环境就是霉菌长毛及病毒生存与传染疫病的共同本源。根据《艾滋病防治手册》:艾滋病病毒就是源发于非洲热带雨林中的描述,又进一步印证了上述湿热论点的正确性。这一论点也同样适用于具有湿热体质的人群,因“湿热合邪”造成人的血液酸性化,正是病毒生存与传染疫病的内环境。

3.病毒性感冒的外缘性

西医的感冒与中医着凉冻着说的是同一个病名。金代著名中医大家刘完素所著《六气为病》称:“故知人之冒于寒而为内热者,亦有之矣”。经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是热极让人的弱碱性血液转化为代偿性酸中毒。感冒病毒每每遇到这种酸性环境就会让人患病。感冒患者初期,都会有流清涕,发烧出汗,咳嗽打喷嚏等不同症状。因病毒致病环境,都是由人的酸性血液引发,所以它们的发病初期,都会有疑似病毒性感冒的共同症状,病种都属于温病范畴,所不同的是病毒种属不一,所患疫病之名各异,其症状也各有春秋,千万不要把其它病毒致病误认为是感冒。这也是疫情期间为什么不准药店出售防治感冒药品的原因。

感冒是由表寒引起的热病,经属太阳寒水是表症。血液中出现的酸碱失衡,是代偿性酸中毒,体能可通过自行调节扶正,其病是属于自愈性疾病。其它病毒如新冠肺炎病毒,艾滋病病毒都是由“湿热合邪”引起的热病,经属太阴脾土是里症。是因血中湿毒严重,又粘腻重着不易从人体内清除出去,所以其血液是失代偿性酸中毒,这种类型所患疫病是湿不祛病很难自愈。湿热论致病专家张志斌在《湿热论》导读中称“湿热是温病中的特殊病种,由湿邪与温邪二者共同为病,必须在病机认识与诊断治法方面与普通温病有所区别”。

4.疫病清零须从清除人体内的湿毒做起

中医历来不治已病,是治致病的环境。即是治病的人,不是治人的病。“湿热合邪”是温病中特殊病种的致病环境,所以做到根治人体的湿毒就能实现疫病清零。人类没有湿热就没有生命,但“湿热合邪”会生疾病。人的生命如同植物种子萌发那样,湿与热两者缺一不可。湿为阴热为阳,阴阳交泰则生。人没有“湿热交泰”就没有生命,但“湿热合邪”泰极则否会生疾病。根据《得配本草》“寒热皆因于湿”的病理,人体内的湿毒就是“湿热合邪”致病之本,必欲以清除而绝其后患。

从我国疫情发展史上看,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新编辑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从西汉到清末,我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疫情。在古代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有的人在大疫面前命染黄泉,有的人却能劫后余生这是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用现代的医学理论不难理解,不论是感冒病毒,或是新冠肺炎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这些病毒的生存与传染致病,都必须在人的弱碱性血液转化为酸性的条件下,并以此为内环境才能引发疫病。所以人的原本弱碱性血液,就是人体健康之本,是杀灭各种病毒的克星,它有克制疫病的本能。这就有力的证明了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能够逃过此劫,就是因为他们的血液是弱碱性才得以保命。另外在疫情期间,为什么反复要求人们要用自来水勤洗手,原因是这种水的酸碱性质属弱碱性,它有杀灭病毒以防疫情扩散的基本功能。

要想防控或消除疫病肆虐人类,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坚持“饮食营养疗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食疗经验认为:药食同源或称天然食疗。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他所著《千金方》中告诫人们“凡欲治病,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尔”的食疗理论。是说吃出来的病,再把它吃回去。神农尝百草创立了中医,中医理论告诫人们要想不得病,就得重视吃的学问,注重饮食健康,要人们通过饮食的合理搭配,保证体内酸碱平衡,保持人的弱碱性血液不变性。实践证明人的弱碱性血液产生的免疫力,就是人类最好的保建医生,是保证人体健康不受外邪侵犯的忠诚卫士。

2.作功理疗

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功疗。功疗是通过作功的作用清除体内湿毒,从而达到“清热解毒”中医的一种理疗方法。利用功疗治病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的毒副作用。《长寿功》治病,按的是穴位,揉的是经络,穴位能治病,经络把药送。是通过经络穴位的医疗作用,利用阳明经半表半里内外勾联的生理条件,将五内之毒以汗的形式被逼出体外。正如《六气为病》所说:“阳气出之于表,则蒸热作用而腠理开,大汗泄而病气已矣”,即因汗泄而消除可能酿成疾病的体内环境。“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之眼耳鼻舌身神识能为用者,皆有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以上病因说明体内不通者易生病,通利者则不易生病,这是中医治病以通为用的理论基础。所创《长寿功》作功以此为理论依据,逼通汗孔泄汗,逼出体内酸性毒液,可让血液维持弱碱性,逼祛湿毒利于病愈並有调节体温至正常积温之作用。如卫生谚语所说: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就是逼汗于一疫,这样可有效的促使体内酸性血液再度转化为弱碱性,使病毒失去生存的内在环境,让其自生自灭。即把病毒感染者,治回正常人。实践证明;通过《长寿功》逼汗,就可达到百分之百的防治病毒性感冒;同理也是防控及清除一切病毒传染性疫病的基本功;是人类断送病毒生存之路的求生之功。所以《长寿功》的功效对疫病的防控与治疗具有双重的理疗作用。

3.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原则防病治病

中华医药的理论宝库是我国几千年来的经验结晶。一切防控疫病的中药,若按性味是偏于寒性;若按酸碱性质,偏于中性或碱性。对于研究如何防治疫病的方剂,还得应用以上知识进行组方。可在中医经方组方中进行筛选,增补与调味。经调整后的验方,並结合功疗与西医防治,能取得一个圆满的治疗方案。其综合防疫措施如下:

(1)应用中医的经验,采用西药的手段,进行核酸检测防控疫病。明朝有名的大家吕坤,在他所著的《疹科》一书中写道;“病毒生在五脏,喜欢温暖”。根据这一病理,病毒携带者,五脏热极生五液呈酸性,这种酸性五液中肯定含有病毒,这时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的结果一定会是阳性。做到对患者早发现、早隔离防治,以防疫情扩散。要求检测者前两个小时内,为啥不准餐饮,不准抽烟,原因如是这样,口腔内原本因五液中的涎与唾形成的酸性环境,会因酸与食中的碱金属离子化合生成碱式盐呈弱碱性,口腔就会因此变为具有杀灭病毒的碱性环境,这时即使是病毒携带者,因环境改变,也不会检测出准确的结果。这就是有的病毒携带者,为啥几经核酸检测后,才会发现是阳性的原因。核酸检测是一项根据中医认为酸性环境是发现病毒生存致病内环境理论的成功应用。我们要求感冒患者多饮白开水可帮其清热解毒,就是因水中含有多种碱金属离子的作用,可改变患者酸性血液的性质灭毒治病。若改饮纯净水,因水中不含碱金属离子是酸性水,这时饮其会起反作用。一个小小的卫生常识,让我们明白了一项核算检测,可防控疫病的大道理。

(2)防疫常态化,要人们养成出门戴口罩的良好习惯。因为口罩是由能杀灭病毒的碱纤维制作的防疫用品,载上它是预防病从口入的一种天然屏障。

(3)用弱碱性水,进行洗脸、漱口、做饭,及饮用其烧开的白开水,都是预防疫情扩散既简洁又方便的举措。

(4)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因为这些食品经人体吸收后能保持人的血液不泛酸。但西瓜、甜瓜吃多了可助湿热,谨记不可多食。

(5)不酗酒。因酒是大热大湿之饮品,过度饮之会在人体内形成“湿热环境”,不利于人的弱碱性胜血液不变性。

(6)针对不同的病毒打预防针。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能产生抗体免疫,这也是防控疫病的一条成功经验。

以上措施对于疫病的防控与治疗都十分重要,对于人体健康有益无害。

参考文献

[1](金)刘完素著《六气为病》

[2]郑晓珂著《生物化学》

[3](清)严西亭,施澹宁,洪缉庵同纂《得配本草》

[4](清)薛雪著《湿热论》

[5]中国中医研究院著《中国疫病史鉴》

[6](唐)孙思邈著《千金方》

[7](明)吕坤著  《诊科》



新闻 财经 科技 娱乐 生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中国都市网 (www.cnndsw.com) 版权所有
编辑QQ:3119872820